当前位置: 首页 > 视角

人声处理 EQ黄金定律
时间: 2017-08-03 11:47:51 来源: 音乐狂人影子
0

1.如果声音浑浊,请衰减250hz附近的频段。 

2.如果声音听起来有喇叭音,请衰减500hz附近的频段 

3.当你试图让声音听起来更好,请考虑用衰减 


4.当你试图让声音听起来与众不同,请考虑用提升 

5.you can't boost something that's not there in the first place.(这一句我翻不来,谁会翻?) 

这里有一张表,它反映了一些倍频程点在听觉上造成的联想。 

31hz 隆隆声,闷雷在远处隆隆作响。感觉胸口发闷。 

65hz 有深度,所谓“潜的很深” 

125hz 隆隆声,低沉的,心砰砰直跳。温暖。 

250hz 饱满或浑浊 

500hz 汽车喇叭声 

1khz whack(打击声?!这样翻译不妥吧!) 

2khz 咬碎东西的声音,踩的嘎啦啦作响。 

4khz 镶边,锋锐感 

8khz 高频哨声或齿音,轮廓清晰,“ouch!” 
16khz 空气感

一些常用频点的作用 Jmb Qj ig 
50hz,这是我们常用的最低频段,这个频段就是你在的厅外听到的强劲的地鼓声的最重要的频段,也是能够让人为之起舞的频点。通过对它适当的提升,你将得到令人振奋的地鼓声音。但是,一定要将人声里面所有的50hz左右的声音都切掉,因为那一定是喷麦的声音。 )Q c` ` E 

70~100hz,这是我们获得浑厚有力的BASS的必要频点,同时,也是需要将人声切除的频点。记住,BASS和地鼓不要提升相同的频点,否则地鼓会被掩没掉的。

200~400hz,这个频段有如下几个主要用途,首先是军鼓的木质感声音频段;其次,这是消除人声脏的感觉的频段;第三,对于吉它,提升这个频段将会使声音变的温暖;第四、对于镲和PERCUSSION,衰减这个频段可以增加他们的清脆感。其中,在250hz这个频点,对地鼓作适当的增益,可以使地鼓听起来不那么沉重,很多清流行音乐中这样使用。

400~800hz,调整这个频段,可以获得更加清晰的BASS,并且可以使通鼓变得更加温暖。另外,通过增益或衰减这个频段内的某些频点,可以调整吉它音色的薄厚程度。

800~1khz,这个频段可以用来调整人声的“结实”程度,或者用于增强地鼓的敲击感,比较适用与舞曲的地鼓。

1k~3khz,这个频段是一个“坚硬”的频段。其中,1.5k~2.5k的提升可以增加吉它或BASS的“锋利”的感觉;在2~3k略作衰减,将会使人声变得更加平滑、流畅,否则,有些人的声音听起来唱歌象打架,你可以利用这样的处理来平息演唱者的怒气!反过来,在这个频段进行提升也会增加人声或者钢琴的锋利程度。呵呵。总的来说,这个频段通常被成为噪声频段,太多的话,会使整个音乐乱成一团,但在某种乐器上适当的使用,会使这种乐器脱颖而出。

3k~6khz,声音在3k的时候,还是坚硬的,那么,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该作什么了吧。至于6k,提升这个频点可以提升人声的清晰度,或者让吉它的声音更华丽。

6k~10khz,这个频段可以增加声音的“甜美”感觉。并且增加声音的空气感,呼吸感。并可增加吉它的清脆声音(但要注意,一定不要过量使用)。PERCUSSION、军鼓和大镲都可以在这个频段里得到声音的美化。并且,弦乐和某些的合成器综合音色,可以在这个频段得到声音的“刀刃”的感觉(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样的声音)。 

10k~16khz,提升这个频段会使人声更加华丽,并且能够提升大镲和PERCUSSION的最尖的那个部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你一定要首先确认这个频段内是有声音存在的,否则的话,你所增加的肯定是噪声。

听EQ的时候,要保证近场/远场监听一定的音量。人要保持站立或端正坐立的姿势。放慢呼吸,全身放松。从头皮开始,一直到脚部,凝神贯气,身体自然随节奏摆动,开始内视(气功学用语)自己,接受音乐信号。让EQ的共振连通身体。人体的共振感觉就是一个完整的EQ线。这样不但可以完美的调整EQ,还能达到健身和延年益寿的效果。如果曾经打通任督二脉或者只是在能够丹田聚气的阶段,都会有更好的效果。所以专业录音师/歌唱家都应该是腹式呼吸为主的。:loveliness: 有空看看中华气功理论书籍是有好处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从事音乐行业的人类衰老速度的比正常人要慢10年左右并长寿的现象。

比如底鼓的声音,流行音乐的低鼓就需要人体脚到胸腔这一段的共振(标准的80-120Hz顶点),在爵士音乐里因为低鼓前鼓皮的"松"劲,就变成脚到腹部这个部分(50-80Hz顶点),而在摇滚乐里一般去掉了前鼓皮,低鼓增加了"芯"的粒度,共振的位置在胃部和胸腔这里顶着(在800-3000Hz有显著提升)。而在电子乐的效果里。底鼓的声音会变成LOWFI效果。其低音和质感会让脚部到腹部和胸腔都产生共鸣。

又比如戏曲的人声会让人体头皮和额头产生共鸣。而气息唱法的声音会让人体太阳穴以下耳阔以上的部位包括面部产生共鸣。所以气息质感的唱法有"in the face vocal"的称呼。

先天打通任督二脉的音乐奇材应该背部也会有共振的感觉。可惜本人不是。。。。。。哎。。。。。。。

如果自己身体没有产生共振,则可能代表EQ的调整是失败的,也可能代表音乐的音质(前期输入)是劣质的。EQ要一直调到身体有共振感为止是个非常专业的过程,也需要前期录音有相当专业的音质,比如电子管的暖色和微过载的颗粒或天籁级乐器/人声的品质甚至某混响的空气感。这种共鸣感并不是音量产生的,而是质量产生的。所以音量不是决定因素。这个体会需要长时间听大量发烧碟再配合EQ特征表才能对自己的身体和音乐EQ的自然联系有进一步的认识。当你的录音能够让听者的身体共鸣的时候,已经代表一个正确的通向巨大成功的混音方向。

当然这个过程如果是在家中,最好不要持续太长时间开大音量产生扰民。

而以上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一个可信赖的监听环境之上的。。。。。。
顺便说句,正因为如此,耳机其实是不可信赖的。。。。。。。






关键词:EQ 人声处理 
相关文章:
人声处理 EQ黄金定律

提交评论
昵称 立即登陆免费注册
评级
* 内容

音乐狂人影子

做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狂人


用户账号:
用户密码:
 

 免费注册  |    密码找回

快捷登陆:

更多+ 快捷搜索 SEARCH

更多+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   话:0755-25602952

    手   机:15013790176

    联系人:ablewoo

    邮   箱:shadow@ablewoo.com

    网   址:http://blog.ablewoo.com

    地   址: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